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10字。

  材料作文:2016年秋冬之际,北京再次陷入雾霾笼罩之中。
  王金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秋冬之际,北京再次陷入雾霾笼罩之中。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进行安装调试。该塔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空气,同时以360度全方位释放清新空气,在塔周围制造出一个环状清新空气区域。但有专家计算,在严重污染条件下,PM2.5浓度为200微克每立方米,该塔每小时吸收PM2.5总量还不到一勺盐的重量。有人说,空气净化器只有被放置在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内,才能充分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而雾霾净化塔这个“空气净化器”,却被放置在空旷的室外,对缓解雾霾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违背了基本科学常识。有人戏谑雾霾净化塔只是一件的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提示:
  (1)治理雾霾要标本兼治;
  (2)治理雾霾要讲究科学;
  (3)引进治霾设备要进行科学论证。
  作文改卷分析:
  本次作文平均分37.36分,50分以上10人,最高分55分。36分以下有434人。
  这次联考作文虽然不是目的明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在所给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材料,“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材料含意。
  这次作文的立意中心词是“雾霾净化塔”,中心事件是“北京引进雾霾净化塔治理雾霾”。写作时应该紧扣这一事件,以“如何治理雾霾”为中心来立意,如“治理雾霾要标本兼治”、“治理雾霾要讲究科学”、“治理雾霾无需艺术只需成效”等。很多同学写成了话题作文,由材料引申出一个观点,然后就完全抛开材料去进行议论。因此出现诸如“论华而不实”、“一切都要切合实际”、“艺术的力量”等偏离题意的作文。甚者有同学抓住“戏称”为雾霾净化塔正名,肯定其净化作用,提出“科技之功岂在一时之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艺术源于生活,雾霾净化塔是艺术与环保的结合”等观点大肆赞扬净化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