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6 阿长与《山海经》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一位长妈妈讲了一个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就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较深影响,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3.领会作者对一位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晓人物
  一、情境导入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然而她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她懂得吉利文化,熟悉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自身形象。她既是一个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母亲,又是一个生活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所以,文学泰斗鲁迅深切怀念她。请随我一同走进《阿长与〈山海经〉》。
  二、自学指导
  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憎恶(zēng wù) 絮说(xù)   惶急(huáng)
  掳(lǔ)  疮疤(chuāng bā)  惧惮(dàn)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懿(yì)
  孤孀(shuāng)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惶急:惊慌急迫。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6 阿长与《山海经》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多媒体、有关鲁迅的资料。

  2课时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妇女一直陪伴着他,她对鲁迅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这位妇女,就是鲁迅一直没有忘却的长妈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这位长妈妈。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