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同步学案(《中国建筑的特征》等4份)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学案.doc
《宇宙的未来》同步学案.doc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同步学案.doc
《作为生物的社会》同步学案.doc
中国古典建筑的守护神
梁思成先生一直对中国古典建筑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真挚的感情。当看到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却是满目疮痍时,满怀爱国热忱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祖国的建筑,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也正是出于对祖国建筑的热爱、对建筑艺术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了他在建筑理论上突出的建树。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
【适用话题】
角度1 从课本中积累
梁思成没有孤立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然后,进行对照联系,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
角度2 从生活中积累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神人”史蒂夫•乔布斯亲手策划了一款个人电脑,宣称要为每一位消费者打造个性电脑。后来者们的东施效颦却几乎磨平了这种个性的烙印,让个性在伪个性的海洋中一点点地淹没。
角度3 从历史中积累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女环保专家,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DDT,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最后抑郁地死去。但20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同列。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的“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Com]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
合作,发展的正能量
“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这是只有人类社会才会有的现象,刘易斯•托马斯博士却毫不吝啬地把它们给了那些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飞鸟等。虽然他还专门强调“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然而,他也根本不否认“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人类并没有享用或者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社会和谐的资源罢了。动物却做到了,那个作为生物的社会做到了。]
【适用话题】
角度1 从课本中积累
刘易斯•托马斯在文章的开头将人的行为与群居性的昆虫相比,在写蚂蚁时将蚂蚁的行为与人相比,目的只有一个,即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一员。因此我们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成就可持续发展之美;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造就繁荣富强之美;人与人的和谐,可以促成人性之美。]
角度2 从自然中积累
海浪拍打堤岸振奋人心,山风掠过林梢悠远深邃,房檐燕语呢喃温暖心灵,窗台雨打芭蕉荡涤污浊……自然中和谐无处不在,没有和谐也就没有了美。
角度3 从历史中积累
古巴比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林木葱茂,雨水充沛,沃野千里,充裕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然而当年肥沃的两河流域,如今却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旧时的巴比伦城,如今已荡然无存,被埋没于浩浩黄沙之中。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古巴比伦人自己,他们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古城消失,文明绝迹。人类的贪欲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一味索取,最终遭到自然的报复。
角度4 从名言中积累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
水母与蜗牛(节选).Com]
刘易斯•托马斯]
我们容易认为,我们自己是自然界唯有的完全独特的生灵。可事情不是这样的。独特性是生物界极为稀松平常的品性,实在算不得什么独特。一个现象不可能既是独特的,同时又是普遍的。要说独特,就连一个个独个的、自由游动的细菌也可被看做是独特的实体,即使它们是一单个无性系的后裔,也能各个区分出来。斯普第奇(Spudich)和科什兰(Koshland)最近报道,同种的能动微生物,其个体的游动行为各不相同,颇像一个个性情孤僻、行为乖张的怪人。在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有的会歪歪扭扭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行进确切的几秒钟后,戛然而止;而其他的细菌则以不同的方式歪扭前进,行进不同的、但各有定数的时间。假如你逮住它们的鞭毛,把它们挂在覆了一层抗体的滑片的表面上,仔细地观察,你可以通过其扭动身体的方式把它们一个个分别开来,分别得如此准确,好像它们各有不同的名字。
豆类携带有标记自我的标签,彼此区分得如此清晰,就像一只小鼠通过它的气味作的标记一样。这些标签有糖蛋白,有植物凝血素,而且还可能跟某种内部的、至关重要的谈判有关。这种谈判是关于豆子和固氮菌之间的附着关系的。固氮菌生活在这种植物的肌肤里,埋植在它的根瘤中。一个种系的豆类的植物凝血素跟前来这个种系殖民的特殊菌类的表面有特殊的亲和性,但对于来自其他种系豆子的菌类就没有。这一制度的设计,似乎是为了维护一些排他性的伙伴关系。自然界就是由这样一些小小的势利帮派凑合而成的。
珊瑚虫也有着生物的自我意识。如果你把同一种系的珊瑚虫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接触,它们会融合成一个珊瑚虫,但如果是不同种系的,它们就会相互拒斥。
鱼类能通过各自的气味把同类作为个体而一一分辨出来。小鼠也能这样做。这种嗅觉的辨别力是由H2基因座制约的。用于免疫自我标记的基因也包含在同一些H2基因座里。
唯一似乎完全没有隐私感的活个体,是那些被从母体分离出来,分放在培养皿里的有核细胞。一旦得到机会,条件适宜,来自天差地别的来源的两个细胞,比如,一个酵母苗细胞,一个鸡红血细胞,就会接触,融合,那两个细胞核也会融合,然后,这个新的杂种细胞就会起劲地分裂,繁生出大量的子孙来。赤裸的细胞缺乏自尊心,似乎一点儿自我感觉都没有。
自我的标记,还有负责识别这种标记的感觉机制,传统上被看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维护自己的个性。有了这一机制,一种生物才能够自卫,保护自己免受所有其他生物的侵害。这样看来,自我性乃是有利于自我保护的。
让思想在宇宙最深处飞扬]
在大学学习后期,霍金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1985年丧失语言能力并半身不遂,从此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直到现在。但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他不能写,口齿也不清,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写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差不多要准备10天。就这样,他于199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的身体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宇宙时空。
【适用话题】
]
角度1 从课本中积累
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角度2 从生活中积累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工艺上的小差异,显示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海尔正是正视了小小的细节差别,从设计的人性化,销售的合理化,到最后的竭诚服务,海尔靠着一点一滴的细节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使海尔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
角度3 从历史中积累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失事的根源是在外部燃料箱脱落的一块绝热泡沫碎片击中左翼前缘,使热防护层形成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的气体进入机体,终酿成大祸,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正是由于对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和外部燃料箱表面材料检验这一细节的疏忽酿成了人间惨剧。]
角度4 从名言中积累
(1)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古英格兰民谣
(4)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
人生的斗士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也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曾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现在就可以说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这花架已经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现在就可以说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这夜空已经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现在就可以说因为他的坚强意志,这土地已经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之所以被人称道,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生斗士。
先来看看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尊称为与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使他凌驾于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一种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学习目标 明目标,提素养
1.从新颖的角度入手,训练片段写作
2.理解高考要求中“有创新”的内涵,掌握作文创新的技巧,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有创新是就文章总体而言,它既是对文章的要求,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倡导。高考作文设立发展等级,尤其是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改变学生作文的保守状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有创新”,在写作中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总要求,具体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写一篇文章都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否则,还有再说的必要吗?通常人们都感到写作比阅读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沿着别人开出来的路走,当然容易;而自己披荆斩棘,边开路边前进,自然会困难得多。写作就是这样用思想开路的艰苦劳动。培养创新意识不但是为了写好文章,也是为了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不等于猎奇,也不等于只写新事物。创新要独辟蹊径,具体一点说,就是要写:(1)人们常遇到,却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2)人们已经注意到,但却不以为然的问题;(3)已经有人谈过,但却没有谈到点子上的问题;(4)已经有人谈过,但却没有从这个角度谈过的问题。
写作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意新,二是题材新,三是形式新。
1.立意新。作家梁衡说:“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2.题材新。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感和新颖度。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从现实生活中积极发现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通过思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或从“旧”材料中发掘出新精神、新意识,选用身边那些活生生的材料,以真实、独特体现出“新”。
3.形式新。清代戏剧家李渔曾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然后采用别人不太常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故事新编式、评书式、电影镜头式等。
总之,要想方设法让文章有个性特征。作家浩然曾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这个新就是有个性特征。
人之常情
我是一粒沙,一粒随风漂泊了千年的沙。
我飘过一群行色匆匆的男人。他们手执各种工具,风尘仆仆,汗水直滴入脚下的土地。拐了个弯,稍远处依稀可见炊烟袅袅升起,女人牵着孩子站在屋前,神情充满企盼。男人们纷纷劝起为首的男子:“禹,回家去看看吧,你已经三年没见嫂子了,还有没见过面的儿子。”男人山一般的强壮身躯微微有些震动,随即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还是治水重要。她……会理解。”重又踏上了向前的道路。我飘上前去悄悄问他这是为什么,禹憨厚地笑了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有些疑惑。
我飘过一户满目缟素的庭院。女人们身着素衣却并未落泪,只是那满脸坚毅仍挡不住红了的眼眶。我继续看下去,这奇怪的一家似乎姓杨。只见她们将长枪换上白缨,在灵堂前齐齐下拜。最年长的老妇人声音有些颤抖,她说:“纵然夫离子散,也定要守住这大宋江山。”起身再拜后,女人们毅然跨上了征西的战马。我飘到老妇人耳边悄悄地问这是为什么,老妇人凄然一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更感到疑惑了。
我飘过一群人,看到一旁立着的碑上写着黄花岗。人群中,七十二人傲然昂首挺立,身后是挥舞着屠刀的刽子手。为首的那人愤然地说:“愿以我众人之鲜血,换明日中国之新颜。”其余众人皆高声附和,他们坦然闭上了双眼。我飘上前问这是为什么,他淡然一笑:“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愈发疑惑。
我飘过一间会议室,一群身着白大褂的人正神情激动地商议着什么。我凑上前去细听,哦,“非典”爆发,医生们正抢夺着第一线的岗位。银发老者拍案站起:“我去,我年纪大了,就算有事也没什么可惜。”不顾大家的劝阻,老人穿起防护服走出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