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6720字。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7分)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bó()。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héng()地进行各种尝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孜孜不倦()汲取()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持之以héng()渊bó()
  “尝试”的“尝”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其意思是下列三个义项中的项。A.体验B.实验C.辨别滋味(3分)
  2. 下列关于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他诗词兼工,是唐代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是词牌名。
  B. 《隆中对》选自《三国演义》,作者陈寿,晋朝史学家。
  C.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D.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3. 下列成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妄自菲薄:“菲薄”的意思是“小看,轻视。”B. 一鼓作气:“鼓”的意思是“击鼓”。
  C. 披坚执锐:“锐”的意思是“锐利”。D. 三顾茅庐:“顾”的意思是“拜访”。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B.他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刻苦学习,不懈追求,这种得陇望蜀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C.根据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新版电视剧,虽未正式播出,却已引起广泛关注。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只有认真记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才能不断进步。
  5.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球上的森林担负着从大气层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植物形式将其储存起来的重要使命。
  B、通过砍伐树木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加速全球变暖。
  C、安第斯山脉和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具有碳储藏量巨大、生物多样性广泛。
  D、优先保护这些地区的森林关系到能否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
  6.默写。(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香如故。
  (5)足蒸暑土气,。   (6),人迹板桥霜。
  (7)池上碧苔三四点,(8),不求闻达于诸侯。
  (9)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7. 名著阅读。(3分)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打虎的情节都非常精彩,如武松(地名)打虎,(人物绰号)沂岭杀四虎。晁盖、吴用等众好汉在黄泥冈            (填事件)表现了吴用的“谋”。他们谱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英雄传奇。
  8.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写出两点)(4分)
  探究结果一:
  探究结果二:
  (2)请为材料二补充一个例子。(3分)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