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700字。

  梅县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命题老师:王金祥   审核:梅美老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C.“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C属于夸大其词的错误。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D.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答案D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说画家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原文中并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只有徐渭具备,而非“画家们”,属于以偏概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答案A从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选项D就犯了过于绝对的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傅惟慈——打完最后一手牌
  施雨华
  跟傅惟慈先生结缘,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编辑《南方人物周刊》“怀念”栏目。2005年9月梅绍武先生病逝后,主编约人写纪念文章。梅先生是梅兰芳之子,也是著名的翻译家。我给梅先生的老友李先生打电话,李先生说写过文章,没必要重复,但他可以介绍一位跟梅先生也很熟的老友给我,便是傅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