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890字。

  2016-2017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无疑的《人间词话》乃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因为他早期的杂文只不过是他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透过他自己的性格上的特色,对传统之中国文学发生反省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概念而已。其较具理论体系的《<红楼梦>评论》一文,则是他完全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的一种尝试之作,其中固不免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至于《人间词话》则是他脱弃了西方理论之拘限以后的作品,他所致力的乃是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所以《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然而可惜的是《人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只做到了重点的提示,而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遂都不免于旧日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在立论和说明方面常有不尽明白周至之处。
  关于《人间词话》的内容,根据现在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来看,其中词话共有三卷一百四十二则之多。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二卷之删稿及附录,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其编排之次第则全以搜辑时所依据之资料为主,并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当然我们也就难望其有什么明白的体系和次第。至于其上卷所收的词话六十四则,则曾经过静安先生自己之编订,早在他生前便以曾于《国粹学报》刊行发表。这一部分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其他词话之分条记叙者虽也并无不同,然而只要我们一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这六十四则之编排次序,却是隐然有着一种系统化之安排的。
  概略地说来,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自第一则至第九则乃是静安先生对自己评词之准则的标示。这九则词话实在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这是我们在研读《人间词话》时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从以上九则词话以后,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此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此外,在其上卷之末,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尚有数则词话分别论及历代文学体式之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诗中之游词等,则是静安先生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最末二则且兼及元代之二大曲家,可见其境界说之亦可兼用于元曲,为其《人间词话》作了一个馀意未尽的结尾。从这种记叙次第来看,《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之理论体系,然其批评理论之部与其批评实践之部,透过各则词话之编排安置,却仍是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的。
  (节选自叶嘉莹《<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在他所有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无疑是《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一文,虽较具理论体系,但就因为是他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之作,所以其中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
  C.《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摆脱西方理论之局限,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将中国传统批评的重要思想融入到西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一个尝试。
  D.《人间词话》因为受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限制,欠缺精密的理论发挥,所以其理论雏形与某些精义,都不够细致,立论和说明也常不尽明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并无什么不同。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它们都不免于旧日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
  B.流传的搜辑最备的王幼安校订本共有三卷,在这三卷词话中,后两卷多为后人补写,且未经过系统化之整理,对于我们分析人间词话的体系并无大用。
  C.上卷一至九则是人间词话中最主要的批评理论之部,也是我们在研读时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纲领。
  D.《人间词话》上卷虽无明白的理论体系,但是透过各则词话的编排安置,我们可以找到其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的脉络层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作品受西方理论局限的程度判断,王国维先生的作品《人间词话》应完成于《<红楼梦>评论》之后。
  B.《人间词话》上卷53则以后,主要是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便出自这一部分。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说“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这句当选自上卷第63或64则。
  D.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造诣很高,其中境界之说影响尤大,所评虽多为词,但其实对元曲也同样适用。
  【答案】
  1.D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在他所有的著述中”错。原文是“在王静安先生所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选项是以偏概全。B项,“就因为是他假借西方之哲学理论来从事中国之文学批评之作,所以其中有许多牵强疏失之处”错。选项强加了因果。C项,“将中国传统批评的重要思想融入到西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一个尝试”错。原文第1段说“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人间词话》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并无什么不同”错。原文是“《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意思只是说没有明显的不同。B项,“后两卷多为后人补写”错,原文是“盖多出于后人之搜辑”,并非由后人补写。C项,“也是我们在研读时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纲领”错。原文说 “首当掌握的重要纲领”,意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纲领。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原文说 “自第十则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先后,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下,以迄于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各历代名家作品所作的个别批评”,由此可见对后主李煜的评点应在第10-52则,而不是选项中的53则以后。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