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630字。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江都中学、省扬中、省溧中、江浦高中、六合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创(chuāng)伤 妊娠(chén) 菲(fēi)薄 恰如其分(fèn)
B.螫(shì)针 未遂(suì) 栖(qī)息 长歌当(dàng)哭
C.萌孽(niè) 龟(jūn)裂 船坞(wū) 外强中干(gān)
D.绯(fēi)红 筵(yán)席 亲睐(lài) 殒身不恤(x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妊娠(shēn);C项,船坞(wù);D项,亲睐—青睐。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 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②对于近日网上流行的“喝自来水会不会致癌”的争议,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表示,某些媒体过度解读,“自来水致癌”实属 。
③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让校园的每一片草地、每一处墙壁都闪耀着育人的元素,让学生在 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获得成长。
A.搜集 耸人听闻 耳濡目染 B.收集 耸人听闻 耳闻目睹
C.收集 骇人听闻 耳闻目睹 D.搜集 骇人听闻 耳濡目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收集”是东西放在眼前,人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而“搜集”中包含了一个比较辛苦的搜索过程。①句根据语境,选择“搜集”较好;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②句根据语境,这件事是网上有人故意虚造的,不是事实情况,所以选择“耸人听闻”合适;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③句,根据语境,宣传的东西都在经常看到、听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所以选择“耳濡目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京市气象台10月27日统计了一下,截至当日中午12点,南京今年10月下旬雨量最高达到199.6毫米以上,是常年同期的11倍!
B.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江苏省婴幼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婴幼儿的健康营养状态也在持续改善。
C.南京长江大桥封闭维修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测量定位,把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验证,逐步完善,以便后面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节奏和效率。
D.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认同一个中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去掉“以上”;C项,搭配不当,“提高……节奏”可改为“加快……节奏”;D项,一面对两面,去掉“是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 = 1 * GB3① 。 = 2 * GB3② 。 = 3 * GB3③ 。 = 4 * GB3④ 。 = 5 * GB3⑤ 。 = 6 * GB3⑥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①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
②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③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④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⑤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⑥有的则微带黄色。
A.①④⑤③②⑥ B.⑥①④②⑤③ C.⑥⑤③②①④ D.①④⑥⑤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⑥紧承上文提到的荔枝肉的颜色;①④阐述了我们吃到的是荔枝的假种皮,不是荔枝真正的果肉;②⑤③阐述了荔枝的口感和味道。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选》是《昭明文选》的简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B.《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成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C.古人对时间一般都有具体说法,比如分别用朔、望、晦来称呼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月末。所以《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指的就是七月十六。
D.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成童子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级别,其中童子试考中即被称为“秀才”,《陈情表》中的“举臣秀才”即为此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