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60个字。

  河中石兽
  【导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杮(fèi )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ú)
  (2)词义
  一寺临河干(靠近) 山门圮于河(倒塌)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 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如是再啮(这样)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但知其一(只) 
  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3)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