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80字。
王素华
议论文的阅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指出:中学生应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六至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能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阅读课文,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情和主要观点,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表现力;能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依据这样的目标,纵观近几年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考卷中的阅读文章在逐渐淡化文体。阅读分析越来越注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议论文亦如此。如果把一篇议论文看作是一湾海滩,那就是说不再仅仅局限于去发现几只贝壳,而要看到组成这片沙滩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并能从中得到总体印象:是美丽,还是荒凉。
从近两年的中考及毕业试题中可以发现,议论文的阅读试题主要突现以下特征:
1 强化整体理解
上海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出了一篇题目为〈〈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     )`更(    )
更(     )”虽然只要求填两个词,但必须读懂全文才能概括出正确的答案(即“人性”`“团结”)然而不少考生答案却不得要领,如“更完美,更精彩”`更强大,更先进”`“更创新,更自然”`更健康,更现代”。其实有一定议论文阅读经验的学生,读了文章后很快会发现,“更干净`更(     )`更(    )更(     )。”分别是和下面三段相照应的。然而由于缺乏整体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些想当然乱凑的答案便出现了。该语段还有一道题为“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样需要学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找出并概括出中心论点。
上海市2003年初中毕业语文考试试卷中出了一篇关于“文化快餐”内容的议论文,其中第14题让学生指出第二段中的“文化快餐”指的是什么?这一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15小题“第三段中加点短语‘必要的阅读’是指什么?”其答案是:“为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修养`增长才干`适应自身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阅读(或:为品味`欣赏明篇佳作而进行的阅读。)”要概括出这道题的答案,考生必须要从第三段下文开始看,即从第四段看到文章结束。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不能仅限于某一段的内容,要注意文段的上下勾连。否则做出的答案不会完整的。16小题“第四段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思考这道题时还要看划线句与后文的联系,也是考上下文的联系,要整体把握文章。17题“第六`七段的女歌星和女主持人的知识是贫乏的。女歌星的知识贫乏表现在哪?” “女主持人的知识贫乏表现在哪?”该题除了考察阅读能力外,还在于考察学生们的文史知识`文化积淀。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定的文化积淀。18题是让学生回答第八段划线句中“怡情”`“傅彩”`“长才”三个词在文中的意思。该题则是考察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及感悟,但这种理解及感悟仍是建立在对文段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也与整体阅读有关。
2 在创造中考察综合能力
   〈〈奥林匹克新格言〉〉中还有这样一道题目:“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是申博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一条宣传标语。这道试题激发了考生的创作欲望,创作出不少富有生气`文质兼美的宣传标语。该题在于考察学生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