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5780字。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初三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①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 ,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⑥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 分)
①婆 suō ②lìn 啬 ③分道扬 biāo
④万 hè藏云 ⑤衣服褴.褛 ⑥玲珑剔.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我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多么宁静的天山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C.元旦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
得.。
D.在张家界旅游,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巧. 夺.天.工.。
4.对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A.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B.或:有人
C.为:指心理活动 (即两种心情) D.庙堂:朝廷 5.下列关于《西游记》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 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B. 《西游记》第十七回黑风山妖怪趁乱从观音院偷走了唐僧的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
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孙悟空夺回了袈裟。
C.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 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观音菩萨,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 师父。
D.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把他赶走,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 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回。
6.下面是《西游记》第 23 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故事结尾处的颂子。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 A 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选段中 A 是《西游记》中哪位人物?请根据选段的提示,简述这一故事,并概括这个故 事中 A 的性格特点。(3 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 45 分)
(一)(14 分)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