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930字。
湛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必修⑤、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是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形态,永远保持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神话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它有自己独立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核心。
B.“五帝”“三王”时代,神话的创造较多,流露了很多现实中难以见到的信息,作者认为,这时代的神话主要体现的是历史的神话化,而非神话的历史化。
C.从夸父追日的神话,可以推断出上古时代出现过黄帝、蚩尤之战 ,还有当时恶劣的气候环境,可见上古神话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
D.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但主体则是历史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人们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秦汉人把学说进一步发展,使这种理论广泛用于实践。
B.因为秦汉时许多神话将人物配成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
C.第三次神话高潮的出现是在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的再次高扬的情况下掀起的,出现了一大批带有宗教气息功利色彩的神魔小说。
D.神话随着时代的不同,它的功能和性质也不同,它的内涵发展变化历程由历史到哲学再到宗教,到今天变为“科幻”,永远保持着它神秘性的内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对上古神话研究的反思中发现: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B.战国诸子的理性化思潮,使神话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秦汉的神秘性思潮,则使神话再现异光,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神性思维的支配,而且都有浓郁的哲学图解意味。
C.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大量神话电视剧产生,被学者们以不同名目标识的所谓志怪、神魔、科幻片、穿越剧之类的艺术,其本质都是神话。
D.拥有两千多年传承历史的中国神话传说,却并未得到真正系统的、有序的传播与发扬,是因为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捆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学怪才何光岳
徐攀亚
何光岳的老家在湖南岳阳县。10岁那年,新中国成立,他考取了县城的公费初中,但不久,由于家境贫困,只好辍学回家干农活。
每天清晨去放牛时,何光岳常常被乡村中学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于是,他便手牵牛鼻绳站在教室窗外倾听。有时他索性把牛关起来,在窗外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