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690字。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新融合
  李存
  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 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 样的技术特质,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微文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以约束条件,最早的短信文学,微博文学都以短信、微博的字数要求为限,微电影则以较短时间的视频为限,且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阅读、发布。这些客观的技术约束有效提高了大众阅读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易被公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使微文学发展具备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较少用华丽的辞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 理的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 文学特别强调“炼字”,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弊端。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不能很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 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 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中大量的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事也能够即时地呈现,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很难有效地参与创作、修改。微文学能很好地克服这种缺点,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使其 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互动的思想 碰撞会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学出现了由个体创作向集体参与创作的转变。如一些社会类微文学作品发布后,众多的读者对作品进行了接续式的跟帖探究、讨论,几乎能从该问题的所有角度展开分析,呈现一个内容含量巨大的“罗生门”,最终谬误会不断的内容更新中得到纠正,一个问题的本源逐步清晰,而这种过程带给读者多维度的体会也真正能够对该微文学作品施加了超出原有境界的审美感悟。通过互动、回应,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再创作效 果,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
  诚然,当前微文学的发展还比较散乱。但是,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 而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特质,既能有效地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又能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 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选自李存 李存《“自媒体”时代的微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大众情绪需求和简练语句表达效果出发,它将主题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B.微文学重视“炼字”,强调言简意浓,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弊端。
  C.微文学以其技术上“微”的优势有效地克服了体量上“微”的缺陷,从而在形式上实现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
  D.读者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只能阅读、评价,无法参与创作、修改;而在微文学作品中却可通过互动、回应,产生再创作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文学客观上的技术约束有效地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适应了当代人快餐式阅读的需要,因而具有庞大的读者基础。
  B.微文学作品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在内容表达上要实现从普通文学作品的繁复、宏大向凝结精练、直率自然的转变。
  C.作者在微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要比传统文学中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因而读者获得的审美体验更深。
  D.一些社会类微文学作品发布后,读者会从众多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会让问题的本源逐步清晰,产生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在创作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文学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和现代技术快捷、互动、多样的特质联结起来,所以更易为受众所接受。
  B.微文学充分地体现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使文学探寻到应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有力方式。
  C.微文学不仅能应运而生,而且能不断发展完善,因为人类有着提升审美境界的要求,而媒介技术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D.从目前“微文学”的发展情况来看,他打破了文学高高在上的门槛,对传统文学构成了大的冲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娜自传
  ①与我同时期出现的网球球员们开始纷纷退役,许多人都认定我已经到了运动生涯的最后阶段,忽然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退役”。在许多报道中,记者们都直言不讳地称我为“高龄”球员,隔三差五就有好事者代我传出“李娜欲退役”的新闻。有时候,记者们甚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