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00字。

  杜甫诗五首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杜甫生平、思想意识及其现实主义诗歌风格
  2、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史”特点
  3、背诵五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
  2、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把个人情怀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浑厚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二、 教学重、难点
  1、              熟读成诵、
  2、              分析诗歌的手法
  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月夜
  一、导入
  由简介记行诗导入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表思乡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来看杜甫的另外一首记行诗《月夜》,看诗人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  杜甫生平及思想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三十五岁以前),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困居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