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30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
  2. 领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3. 掌握诗中的文言字词。
  二. 能力目标
  1.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 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领会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  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理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历,体会全诗主旨。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标]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疏通词句,熟读全诗。
  [教学过程和要点]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顾李白的生平、经历、名句导入。
  二.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 
  三.  写作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即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