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学案 (3份打包
5烛之武退秦师.ppt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doc
《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课内文言知识整理
整理:陈巧玲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2、今老矣,无能无为已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4、秦伯说,与郑人盟。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6、若不阙秦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为 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 以其无礼于晋 4、之 ① 公从之
② 敢以烦执事 ② 臣之壮也
③ 越国以鄙远 ③ 是寡人之过也
④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 邻之厚,君之薄
⑤ 阙秦以利晋 ⑤ 行李之往来
⑥ 以乱易整 ⑥ 君之所知也
⑦ 舍郑以为东道主 ⑦ 何厌之有
⑧ 将焉取之
2、其 ① 其无礼于晋 ⑨ 唯君图之
② 君知其难也 ⑩ 子犯请击之
③ 共其乏困 ⑪ 夫人之力
④ 又欲肆其西封土 ⑫ 因人之力
⑤ 失其所与 ⑬ 亦去之
⑥ 吾其还也
5、焉 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
3、而 ① 今急而求子 ② 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 夜缒而出 ③ 将焉取之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 子亦有不利焉
④ 因人之力而蔽之 6、夫 ① 夫晋,何厌之有
②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于 ① 贰于楚
② 言于郑伯
四、词类活用——翻译下列加点字,并指出该字在句中的词性变化。
(1)名词的活用
①夜缒而出 ②既东封郑
③且贰于楚也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制作:王玲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特殊句式,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前后照应的写作技巧。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史书的相关知识
(1)《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
(2)编年体是按 顺序编写的史书题材。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 。
国别体是以 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 、《战国策》等。
纪传体是以 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 、《三国志》等。
二、注音
①夜缒而出( ) ②逢孙( ) ③氾南( ) ④阙秦( )
⑤肆其西封( ) ⑥杞子( ) ⑦越国以鄙远( ) ⑧ 朝济( )
⑧ 佚之狐( ) ⑨共其乏困( ) ⑩许君焦、瑕( )
三、课文学习
(一)起因:
(1)语法常识:
a、释义: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③晋军函陵:
b、翻译掌握特殊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秦晋两国围郑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3)历史背景:
①以其无礼于晋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都很贤德(重耳和夷吾的母亲是亲姐妹)。晋献公因宠爱骊姬姐妹疏远了自己的儿子,在骊姬的迫害之下,太子被迫自杀,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