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50个字。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
  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