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字。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强化训练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咏物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
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幺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品格的赞扬,并且抒发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不甘埋没 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目光短浅。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刺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句的 出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3、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 未长成的小松 ,后者指 长成后的小松 。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
诗人在初次吃笋时产生了哪些联想?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
在思考时既要想到笋与竹的关系,又要想到笋、竹与人的关系,当然还要想到笋的特点,它虽然只有“一寸心”,但是,当春天来临后,它将“梢云耸百寻”。然后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诗人想到竹生于笋,长大而成林,从而又联想到人的成长历程,其规律又何其相似。又从笋的被吃联想到人才之被扼杀,抒发了自己‘欲构中天正急材’却落得‘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愤慨之情。
双双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首先要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而且通篇进行了描写,可谓形神俱备,最后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确回答:一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二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