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
课文简介:
本文通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上,镇上的人们通过小学校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向祖国语言告别。整个事件通过一个无知顽童小弗郎士还带有稚气的语言叙述出来。通过他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内初班,50个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有部分孩子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但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汉语学习,理解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大幅度提高。
这篇小说本来用两课时教,但内初班的学生要用三个课时学习,第一课时认字、字词正音,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了解小说的特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三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本课为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品味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写法。
重难点:
重点:品味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学习、热爱国家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勘称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至今仍为人们传诵。
初次研读课文,我发现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课前我把课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对上课内容做了大胆处理:第一,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为小说人物形象重点分析。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却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们能找到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吗?特别是这群维吾尔族孩子能在感情上认同吗?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认同,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文章的情绪,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彻又有何用?如何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带着感受去学习这篇文章呢?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网上资料整理,我决定从一个“变”字贯穿全文,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小弗朗士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一步步深入中体会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描写,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这个环节的设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