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2230字。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
  徐肖楠
  ①不论对于文学还是对于生活,“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都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相对于目前人们对文学的一般看法来说,“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是一个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的观念。人们习惯于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通常会认为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两者不是一回事。文学是语言事件,或者说是语言形成的情景、形象或者故事。文学能为人们完成另一种生活——一种审美的、想象的、精神的生活,并且让这样的另一种生活进入、引导实际生活。文学对于生活的无可替代性在于,它用想象的生活超越了有限生活,从而创造了生活、改变了生命。
  ②人们没有普遍意识到能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是因为长期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看。通过文学体验,人们既能发现生活的意义,又能发现文学的意义,从而有可能让生活发生改变。从艺术本质讲,文学既是人类的生活形式,也是人类的生活内容,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时,已完成了这样的生活形式中所包含的生活内容,这成为一种文学观念和历史观念。
  ③当下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的观念,与中国长期注重实际的生活传统有关。中国的传统生活意识是耕读传家,耕是耕、读是读,读书是不能当饭吃的,所以以耕养读,以读补耕,两种生活并行,并没有将两者看作一体化的生活形式。同时,中国文学传统缺乏审美独立性,偏于将文史哲一体看作实用的、教化的,为经济制度或政治利益服务,并不怎么重视文学对生活的审美升华作用。
  ④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的观念也与当下现实的功利性倾向有关。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市场化,中国社会更加重视实际经济效益,逐渐越来越多地滋生了文学功利主义观念,从有用还是无用、能否获得收益的角度看待文学,就难以看到文学对生命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过于刻板地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使人们不能意识到文学与生活的转化关系,尤其是由于觉得文学与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而淡漠文学,更加使人们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除了占有与享用,人们不会将文学看成其他的什么,文学品质也由实用的变为享用的,人们对待文学可以像对待身边物品一样,甚至可以像面对鲜美的食物那样去看待文学。
  ⑤如果不去理解文学的非实用性功能,就体验不到文学在现实中对生活的引导和提升作用,就会将文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而平行地去看两者。这些年中国文学与生活分离,是因为当代中国文学习惯于不以文学品质去要求生活品质,也没有什么引导生活的目的,所以什么内容和主题都可以写,只要反映了生活就行,但没有反映生活的目的,也没有想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的指向。
  ⑥文学感受与文学素质的普遍弱化也是使文学与生活分离的重要原因。这其中含有一种时尚文学改变生活形式的趣味,只有建立文学与人类本质性生活形式相互转化的联系,才能改变技术化、娱乐化、游戏化的时尚文学趣味。
  ⑦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是创造生活,有价值的文学一定会转化为生活形式,不能转化为生活形式的文学是不可靠的,但转化为生活形式不是一句话、一个理念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艰苦的艺术劳动、独立的生命思考、坚韧的理想主义和成熟的文学观念。
  (摘自2015年02月0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有关“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现状看,人们没有意识到文学能转化为生活形式,习惯于将二者分离开来,认为文学与人类本质性生活形式没有相互联系。
  B.从原因看,没有转化与中国长期注重实际的生活传统有关;与当下现实的功利性倾向有关;是文学感受与文学素质的普遍弱化。
  C.从途径看,需要摒弃实用主义的功利观念,文学与生活形式在相互转化中提升,要创造有价值的文学,需要艰苦的艺术劳动。
  D.从效果看,二者的转化,能改变技术化、娱乐化、游戏化的时尚文学趣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文学对生命品质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耕读传家,耕读互补。耕是满足生存,读书是改变命运,两种生活并行,不能统一。
  B.艺术本质要求文学是人类的生活形式,也是人类的生活内容。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就是创造生活。
  C.文学功利主义观念势必影响文学作品的质量,也会导致文学与生活的脱节。文学品质也会变为享用的。
  D.有价值的文学能反映生活的目的,能经受住历史考验,能成为经典作品,并且一定会转化为生活形式。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能转化为生活形式,文学能为人们完成一种审美的、想象的、精神的生活,也能改变一些物质生活,所以文学能创造新生活,改变生命。
  B.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注重实际、功利性,当代中国文学习惯于不以文学品质要求生活品质,这可致文学与现实生活少有本质的联系。
  C.作者批评当今中国注重文学的表面,不注重文学引导生活的目的,文学作品不追求生活指向,文学功利性甚嚣尘上,文学过度娱乐化、技术化。
  D.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人们生活观念与以往不同,文学的功利性观念使人们品质由实用的变为享用的,有价值的能转化为生活形式的作品越来越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新开隐山记
  吴武陵
  入则维化,出则宁物,物宁而后志适,乃有西坰之赏。始一日①,命骑西出,出门里余。得小山,山下得伏流。顾曰:“石秀水清,葱葱乎其韬怪物耶?”乃释骑蹈履,北上四十步,得石门,左右剑立,矍然若神物持之。
  自石门西行二十步,得北峒,坦平如室,室内清缥若绘,积乳旁溜,凝如壮土上负横石,奋怒若活,乘高西上,有石窗,凌窗下望,千山如指。出门有潭,袤三十步,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