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0390字。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亮圆缺的时间规律,感受到月亮盈亏的变化对自然物候与人生命节律的影响。因此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阴历的历法体系。有关太阴历的影响无须多说,只要大家看看传统社会初一、十五的朔望祭祀活动,就十分清楚。应该说望日的确定,早于朔日,朔日需要推算,望日却一目了然,因此望日作为时间的起点,是挺自然的事。在太阴历中新年大概在望日。道教的“三元”节以三个望日为节期,虽然它表述的是道教的时间体系,但并不是任意的杜撰,它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时间体系的改造与借鉴。由于人们观察能力的进步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太阳历在中国上古时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太阴历因为与农事关系的疏离,逐渐退居次要位置,但朔望月一直成为后世历法的基础。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使用阴阳历,阴阳历将回归年与朔望月两个不同的时间周期加以协调,使人们的时间生活既符合月度变化,又合乎四季流转的节律。在阴阳历中朔日成为岁月时间的起点,望日地位下降。但望日曾为岁首的民俗影响依然存在。
  正月望日地位的凸现是在汉代中期以后,汉武帝太初历的颁行为元宵、元夕节地位的奠定提供了契机。太初历是阴阳合历的历法,它采用夏历建寅的方式,将正月定为一年之首月,正月一日为元正,正月十五日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夕的意义。元夕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初历颁行之后,元宵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俗大节,它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社会历史条件。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我们还应该看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当然元宵节俗的根本动力是因为她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的节俗意义与岁首密切相关,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与元日连接,是年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传承了古代太阴历的岁首部分习俗。因此在元宵节中年节民俗浓郁。如果说春节是一台由家庭向乡里街坊逐次展开的社会大戏的话,那么元宵就是这台大戏的压轴节目,它是社区民众情感、意愿、信仰的集中表现。由于是特定时日的特定社会表演,因此元宵之夜在民众社会生活中具有狂欢的性质。“闹元宵”之“闹”就生动地映射出元宵节俗活跃的文化精神,元夕的良宵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节俗的独特景观。
  (摘编自萧放《中华文化元素丛书:节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社会的朔望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亮盈亏的时间规律以及对自然物侯与人生命节律的影响。
  B.月圆之夜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早起的历法自然而然地把望日作为时间的起点,而不是像现在以朔日为一个月的初始。
  C.道教“三元”节以望日为节期是改造与借鉴了历史上的时间体系,由此可推断早期历法中太阴历新年可能就是望日。
  D.随着人们观察能力的进步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农事关系更为紧密的太阳历逐渐取代了太阴历成为后世历法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在阴阳历中,望日不再是岁月时间的起点,地位也有所下降,但直至今日与之相关的民俗影响却依然存在。
  B.太初历将正月定为一年之首月,那么正月十五日便是一年的第一个望日,这使得元夕的地位超过了其它的望日。
  (二)文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当民国范儿遇上物理达人
  明心
  80年前,一个有着浓郁民国范儿的23岁才女,踏进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门,从此开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之旅。她就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出身在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仲裔是位有远见卓识的开明士绅。吴健雄“健”字辈,排行第二,父亲以“英雄豪杰”依次命名,故得名健雄。虽为女儿身,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吴仲裔一向重视教育,自然不会错过孩子的启蒙教育。但在吴仲裔看来,中国之所以落后,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