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900字。
古诗词鉴赏
编  者  株洲市实验中学 胡耀芳  姜胜辉
一、早   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分析鉴赏
1、首联和颈联分别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的什么特点? 
 答:不畏严寒的秉性,幽香的内蕴、素艳的外貌。
2、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将“数枝”改为“一枝”,这样改好在何处?
答:①突出诗题中的“早”字。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是“早”。②这一梅悄然“早”开,更显出它不同凡响,为下文抒发感慨张本。                                                                                                                                     
3、尾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除表层意思外,有何深层含义?
答:作者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作家作品
齐已,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热心功名仕途进,是颇有雄心壮志的。然而科场失利,不为他人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注:望春台:既指京城,又有“望春”的含义。
技法指导
咏物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所以鉴赏一首咏物诗,首先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古人赞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知识积累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1)、描摹物象,以求逼真或传神;所咏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2)、托物言志。借物寄托、咏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感情表达比较含蓄,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用心体味。
相关链接
(一)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