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33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7年3月号第5辑
整理 fcs2002
1. 维护乡村低保公平需要精准监管
2. 一“刀”难求带来的生态启示
3. “假茅台利比贩毒”说破治假软肋
4. 打假,不妨认同“知假买假”
5. 不必对“看家长学历”过于敏感
6. “山寨指示牌”不能一拆了事
7. 治假不能肌无力,打假不是摆Pose
8. 以征意体系治假应“以法为先”
9. 是该到给共享单车“上笼头”的时候了
10. 打假需要多方协力而非互相指责
11. 切割“红顶中介”给民众更多话语权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法院的那些事儿
13. 治理“线上打野”的功夫在“线下”
14. “看牙贵”有其合理性却并不是无可非议
15. 重拳遏制统计造假须多管齐下
16. “共享单车”关键是保住公益底色
17. 深悟监督执纪规则夯实思想“防线”
18.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三年”或可再延长
19. “网红”缴个税,精准更要公平
1. 维护乡村低保公平需要精准监管
2017-03-10 11:2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史洪举
通过2017第三期西安电视问政,能看到民政系统的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低保政策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变异”。事实上,低保政策制定时,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设置了一系列申报、审核程序。其中就包含了“村民公议、村组公示”、“乡镇核查公示”、“区县民政局审核公告”等三个级别的公开,并要求村干部、乡镇干部分别两次进行百分之百的入户核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3月9日《西安日报》)
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公平与否,贫困户能否切实享受到相关保障,既关乎到中央有关扶贫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又关乎到政府形象与公信。但三级核查,三级公示之下,依然出现很多问题,显然这些程序和要求未发挥应有的筛查和监督作用。笔者认为,不妨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对低保政策的落实进行严密精准监管,让应保尽保,骗保担责落到实处。
之所以村民共议、村组公示、乡镇公示、区县公告这一程序未能发挥事前筛查作用,主要与当前农村熟人社会中村民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不无关系。虽然很多贫困户确实享受了低保待遇,但不排除一些村组干部为照顾亲朋好友或便于开展工作,将低保指标作为一种“待遇”来拉拢安抚“刺头”和亲友。真正的贫困户正因为过于贫困导致缺少话语权,在村民共议和村组公示环节难以为自己争取权利。即分配低保成了“排座座、分果果”,贫困户享受低保成了村组干部对其施舍的“恩赐”,而非贫困户不可或缺的权利。
此外,乡镇核查与入户核查环节能够发挥作用依然取决于村组干部是否公道正派。一般来说,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有限,仅有几名人员负责民政和低保工作,对低保进行核查仍然离不开村组干部的配合。这种核查往往是对基层提供的数据表格进行书面审查,难以发现问题。至于入户调查环节,要是没有村组干部的配合,可能连贫困户的家门都找不到,但在村组干部事先知晓或者在场的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必然少之又少。即公示也好,入户核查也好,要是村组干部存心欺骗造假,很多数据可以蒙混过关而不被发现。
简而言之,在低保指标的分配过程中,村组干部的权力过于集中,且难以受到村民和上级的有效监督制约。破解执行低保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顽疾,务必向良好的制度和技术求解,解决过分依靠村组干部的问题。其一,需尽快发挥大数据优势,监管部门应与银行、公安、房产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全面分析筛查低保家庭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并实行动态管理,将不符合条件者拒之门外,将触犯规则者剔除出去。
此外,应将是否符合低保条件的话语权分解给医疗、教育、金融等部门,申请低保者,应该提交疾病证明、子女因学返贫证明和银行流水,不能仅有村组决定是否贫困。尤其应必须严惩虚构贫困条件骗取低保行为,让人认识到低保待遇并非是可以随意咬一口的“唐僧肉”。
总体而言,落实低保政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应向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求解。让掌握人们收入、支出、医疗、教育的部门提供详细数据,以此综合考量某个村民和家庭是否符合低保条件,并制约过分集中于基层干部身上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样才能避免低保沦为利益合谋下可以被随意切割瓜分的“唐僧肉”,确保其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及时雨”。(史洪举)
2. 一“刀”难求带来的生态启示
2017-03-10 11:4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王 丹
暖风拂面,又到了“天下第一鲜”刀鱼上市的季节。鱼骨细软、鱼肉鲜美入口即化,佐以虾籽清蒸,或者熬汤煮面,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但近年来,刀鱼价格水涨船高,接连创下新纪录。据媒体报道,百年老店老半斋,清蒸野生刀鱼的价格近日已上涨到300元一份,较去年翻了3倍,而且要排队至少1个小时才能吃上,真可谓一“刀”难求。
刀鱼涨价,根据基本的价值规律并不难推断,主要是由于供求关系引起的。一般来说,供求减少,多半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有数据为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曾公布数据,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之后年产量已不足百吨,现在的年产量仅有寥寥几十吨。如果继续追问的话,什么导致刀鱼“紧俏得很”?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报道,答案并不难寻觅,一是环境污染,二是过度捕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