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3年12月普通高中毕业会考<br>
语 文 试 题<br>
(考试时间:120分钟)<br>
本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br>
第工卷(共20分)<br>
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br>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br>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br>
A、浸渍(zì) 绵亘(gèn) 称(chèn)心如意<br>
B、窠(kē)臼 谛(dì)听 循规蹈矩(jǔ)<br>
C、落蕊(ruì) 宁谧(mì) 半身不遂(suí)<br>
D、贻(dài)误 游说(shuō) 数(shuò)见不鲜<b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r>
A、缥缈 姿态 众口铄金 良莠不齐<br>
B、斑驳 采虹 意蕴丰富 如法炮制<br>
C、网罗 诡秘 向偶而泣 凌空而起<br>
D、扼杀 蕴籍 呕心历血 哗众取宠<br>
3.依次填人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r>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 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 ,或 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 的文章。<br>
A、不齿 不屑 不敢 隐约其辞<br>
B、不敢 不愿 不屑 隐约其辞<br>
C、不齿 不愿 不敢 隐隐约约<br>
D、不敢 不愿 不屑 隐隐约约<br>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r>
A、在年轻人面前,他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好为人师。<br>
B、秦始皇早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野心。<br>
C、在困难时期,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终于熬过了难关。<br>
D、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喜剧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br>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r>
A、继互联网、基因工程之后,纳米技术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br>
B、为了防止这类小煤窑的事故不再发生,市里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小煤窑加强了管理。<br>
C、这次会议对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br>
D、一个穿西装的男子,要比一个穿长衫的男子更给人风度翩翩。<br>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br>
A、你的口音像北方人。<br>
B、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br>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br>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