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00字。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三校
期中考试试题卷
学科:高一语文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案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第I卷(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读音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窸窸窣窣(suō)   青荇(xìng )   慰藉(jì )
  B、百舸争流(gě )   佝偻(gōu )    长篙(gāo)
  C、浪遏飞舟(è)     惆怅(zhàng)   袅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  静谧(mì )     诅咒(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翡翠   迷惘   榆阴   残羹冷炙
  B、罗绮   缈茫   颓圮   踌躇满志
  C、摒息   踟蹰   粗糙   不绝如缕
D、憩息   眷属   疲惫   金璧辉煌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1)我轻轻的招手,       西天的云彩。
(2)鹰击长空,鱼      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3)歌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里放歌。
(4)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
A、告别  游  斑斓  冷清   B、告别 翔  烂漫  寂寞  
C、作别 翔  斑斓  寂寞   D、作别  游 烂漫 冷清

4、对下列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博喻修辞方法,本体都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美人”,在光亮、神态、色彩、动感上有相似之处。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运用叠词,描写出树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特点,具有音乐上的韵律节奏美。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用借喻的手法,将大自然比成一幅画,意境精美小巧,暗含了作者的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用拟人手法,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挑拨离间,这还是人么?
B.梅兰芳把贵妃的醉态地表演得绘声绘色。
C.他们两家分别外出旅游,不曾想在黄山脚下不期而遇。
D.观察世事能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当然穷形尽相。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通过元旦文艺会演,使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B.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C.问题不在于你能否夺冠,而在于你有没有夺冠的勇气。
D.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治疗、喂食,减少了死亡率。

7、 下面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新诗——徐志摩——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
B、《致大海》——抒情诗——普希金——前苏联浪漫主义诗人。
C、《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诗——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
D、《左传》-----编年史——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8、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以极美的文词反衬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显示了否定、批判丑恶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诗句中“死水”象征20世纪初军阀
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一起回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