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540字。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一、审题
  1.记叙性材料作文
  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 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 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审题:
  提示:①审故事:这里讲的是一个有关好奇心的故事,好奇心改变了2 400多年的传统认识,发现了真理。材料两次用到“好奇”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 400多年的谬误……”可见材料的中心是“好奇心”。
  ②审提示语:在这则材料的结尾,有“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 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这可以作为审题的核心。
  ③审要求:这道作文题的要求有7个,重要的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这则材料可选的角度和立意有: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要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等。
  2.引语式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有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审题:
  提示:①审材料倾向:曹诗豆与萁本是同根生,不应相煎。郭诗:煮豆虽然燃萁,但萁并没有煎豆,而是成就了豆,萁富有牺牲精神。说明看问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②审提示语:“站在豆的一面”和“站在萁的一面”提示我们看问题要注意角度,学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