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五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边塞诗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送别诗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羁旅诗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边塞诗词是以反映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词。边塞诗词和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风光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盛衰不同,同一时代也有不同的盛衰时期,因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也不同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所以情况相当复杂。这节课就重点讲一下如何快速鉴赏边塞诗。
一、概念
边塞诗词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今天我们重点讲解唐宋时期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的类别
1.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
塞下曲
卢纶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通过写庆功宴舞,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气势雄阔。
2.一类是反战。如: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妻子爷娘走向送,牵衣顿足拦道哭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反战色彩。读这类诗,又会生出无尽的叹息。
3.一类是反映战况或边塞生存状态。如: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黄河遥远上的背景中,一片孤城立于万仞山之中,是春风都不度的地方,写出戍守之地的偏远萧索,也衬托出戍边战士生存环境的恶劣及内心的孤独。
四、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如: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捷报传来,赞颂了唐军的勇猛无敌。
2、借事言志。如: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3、直抒胸臆。如: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主旨在最后两句直接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
……
多情自古伤离别,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一、送别诗分类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伤感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豪迈型:
如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二、送别诗的情感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别刘谞》)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用郑袤的典故,勉励友人政绩日隆,“茂陵”句则是自喻,期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受到赏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写万般无奈之情,天
……
【题文】
同一题材的诗歌在手法、感情基调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明辨了解诗歌类型及该类诗歌常见特点可帮我们准确、快速鉴赏。
咏史怀古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那么咏史怀古类诗歌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鉴赏技巧呢?这节微刊就给大家讲一下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一、概念解读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形式特点
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上: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艺术特色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体现着作者的感情。
三、思想内容
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1、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