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5100字。
高一语文必修1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百舸(gě) 颓圮(yǐ) 荡漾(yàng) 橘子洲(jú)
B. 枕藉(jiè) 深邃(suì) 火钵(bō) 彳 亍(chì chù)
C. 忸怩(nì) 漫溯(suò) 青皋(gāo) 步仄径(zè)
D. 酾酒(shā) 饭讫(qì) 黄檗(bò) 山川相缪(l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寥廓 峥嵘 竟自由 挥斥方遒
B. 惆怅 笙箫 沧海一粟 清流激湍
C. 翱翔 旁徨 风华正茂 咎由自取
D. 沉缅 咒语 崇山峻岭 甘拜下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说话、写文章 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言不由衷。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4.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C.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D.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5. 对卞之琳的《断章》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运用,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形象地表现相对相衬、相同相应的人际关系。诗人重在“相对”性上,借以表达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思考。
B.“人”“你”“明月”“风景”作为基本意象,构成了我与你与它这一外表最简单而内涵最丰富的形式。形成了“空框”让读者去设想,“景”有阴晴,“月”有圆缺,“人”与“你”有男女……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C.诗中不断地转换视角,透露出一种人生的冷峻态度和哲理性思考,给人以启迪。
D.诗中的“桥、楼、窗、梦”是附属意象,构成了一个人物活动的场景,提供一种背景空间的作用,因而完全可以换成别的意象代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一) 回旋舞 (保尔·福尔)
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
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
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
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
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重章叠唱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
B. 第三节运用了假设句的倒装句式,强调了突出了事理的结果。
C.第二节“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的一四时,将他们的船首尾相连,可以在海上,在大洲之间形成联通,人们可以经此来往。
D.这首诗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理想境界的憧憬,全诗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二)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974年)
7.下面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