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760字。

  2017中考名著复习——《论语》
  Llt32100
  学而篇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第一则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1)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3)自远方来,不亦乐(4)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有朋: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4)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第二则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2),而好犯上者,鲜(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5)。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6)?”
  【注释】
  (1)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鲜:音xiǎn,少的意思。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6)一种解释,“人”字就是“仁”,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孝弟是忠的前提,孝悌也是仁的根本,在家中实行孝弟,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后世发展而来的“以孝治天下”,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则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仁矣。”
  【注释】
  (1)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