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00字。

  苏教版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彩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嗜好/谥号  偌大/诺言  伺机/伺候     B.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伛偻/佝偻
  C.对峙/秩序  塑料/追溯  松柏/柏油     D.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幽咽/下咽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zhì,sù,bǎi;A项,shì,ruò/nuò,sì/cì;B项,xù,jiàn/zhàn,lǚ/lóu;D项,pí,chuò,yè/yà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结果,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便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
  A.出现      B.逆向           C.水涨船高       D.泥沙俱下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隔几天,我就会去山谷走走,呼吸一下树林的气息,时间一长,很多植物和风景对我慢慢熟悉起来。
  B.2013是孔子诞辰2 564周年。孔子故里曲阜及与其“沾亲带故”的各座城市,几乎均在孔子生日当天举办了纪念活动。
  C.南迁之初,客家人常与土著和盗匪发生冲突,这强化了他们的身份意识、宗族观念和居住方式。
  D.这里每天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 000人次以内,但在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竟达到4 000人次以上。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主客颠倒,应为“我对很多植物和风景慢慢熟悉起来”。C项,“客家人常与土著和盗匪发生冲突”表意不明。D项,“达到4 000人次以上”前后矛盾,可改为“超过4 000人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⑥⑤②      D.①③④⑥⑤②
  答案:C
  解析:【分析】③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①紧承③,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境超乎象”的说明。④承①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运用比喻使之形象化。⑥承④的比喻,⑤承⑥的“千姿百态”,⑥⑤同时回应③揭示的二者关系。②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芳菲/绯闻   犒赏/手铐   处理/处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