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字。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福鼎五中     董文雄
本单元为明清散文,首先要注意明清散文涌现出来的几个作家:明初期的刘基(作品《卖柑者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及明朝中期的归有光,后期的张岱(作品见读本《西湖七月半》);清朝的散文作家成就比较高的是桐城派,其中方苞的作品是(《左忠毅公逸事》,见读本),姚鼐(《登泰山记》);清朝后期散文大家是龚自珍,他是 近代中国的思想家、文学家,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
    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几篇课文:
1、  项脊轩志
    这是一篇借轩写人、借轩抒情的散文。学习中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以及第一节中景物描写的特点(采用对比手法、景中含情),第二节中抓住三个词体会作者的感情(矣、泣、号);理解文中两处写欢乐情景(第一节和第五节)的作用。
2、  五人墓碑记
    这是二十六岁的张溥为1626年苏州反抗阉党暴动后为保护市民而主动投案承担罪责的五位烈士所写的一篇碑记,风神摇曳,正气浩然,矛头直指腐败的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文章叙议结合,对比鲜明,作者巧妙的运用四处对比突出五位烈士的高风亮节;并且大胆地提出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这一常人能想而不敢想或敢想而不敢说的结论,点明文章主旨。
3、  登泰山记
    这是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写的一篇游记,全文仅有433字,重点写登山的情趣以及自己看到的 壮观场面,真正体现了桐城派散文“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特点。
第二节和第三节两段景物描写语言精练而生动传神,尤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半山居雾若带然”两句为妙。
第四、五两节语言更加简练,几乎全用白话,第五节中更以“三多”“三少”“三无”来概括泰山冬季景物的特点,要注意体会。
4、  病梅馆记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托梅言政的文章,其标题似乎仅仅是为某个馆所作的一篇记文,但因为病梅馆的 不同寻常,因而这篇文章也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篇小品文,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寓言,作者写作此文,意在批判那扭曲人才扼杀人才的制度和黑暗现实,他要阐发的思想精髓是“破除封建迷信,追求个性解放”。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托物怎样言志的,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复习
一、通假字
《项脊轩志》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资财,钱财。
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二、古今异义
《项脊轩志》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墙往往而是    
    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
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痛恨;今:极端伤心。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