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第三册文言知识汇编
《六国论》
文学常识:
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人,散文家。苏洵、苏轼、苏辄合称为“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为了突出六国,宾语前置。
一、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 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 满足
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 如果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 不要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数量 实际上
思厥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 父亲的父亲
至于颠覆 发展到------结果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 理解、认识事物的能力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先例、旧事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三、词类活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保持完整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名词活用为动词 坚持正义
李牧连却之 使动 使------退却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 礼待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名词作状语 每天 、每月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名词作动词 咽下
四、句式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判 断 )
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 省 略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判 断 )
赵尝五战于秦 ( 介宾状语后置 )
洎牧以谗诛 ( 被 动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被 动 )
苟以天下之大, ( 定语后置 )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被 动 )
齐人勿附于秦 ( 介宾状语后置 )
其势弱于秦 ( 介宾状语后置 )
五、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