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80字)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读本第一册
25、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公开课教案)
浙江省余姚中学 陈宜伦 
[教学目标]
集中学习演讲词的思想性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中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教学方法]
师生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演讲词《未有天才之前》,这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话。天才挺好的,同学们喜欢吗?[有两种:天生蠢材、天赐良才]那么毫无疑问要想成为良才而不是蠢材是需要条件的。于是,我们就很有必要来学习一下鲁迅的这篇演讲词《未有天才之前》(板书),看看成为良才需要哪些条件?
二、回顾演讲词特点,引出本课研究重点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演讲词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这两篇课文,我们重点学习了演讲词的感染力。这节课同学们想想我们会研究什么呢?(看到了鲁迅就想到了他的思想)——思想性(板书)
三、解读全文思想性
[教师语]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鲁迅先生认为没有产生天才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社会上有哪几种做法遏止了天才的产生?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批评”
[教师语]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鲁迅是怎样反驳这些不良的做法的,这正是鲁迅思想深刻性的体现。
1、分析三种遏止天才的不良做法
其一:“整理国故”的后果将会怎样,鲁迅的观点又是什么?
分析一个句子:“然后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后,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传统东西和新事物)
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明确:与世隔绝;既要整理旧的也要搞活新的。
其二:“崇拜创作”的后果将会怎样,鲁迅的观点又是什么?
分析:中国人的老脾气——盲目自大,老子天下第一,排外,陈旧,井底之蛙。(所以鲁迅说有那么一些中国人一听到PER、JOHN、马上就ANGRY)
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明确:活不下去;既要坚持自己的也要借鉴人家的
其三:“恶意的批评”会导致怎样的后果,鲁迅的观点是什么?
[教师语]这个后果由我来讲——扼杀嫩苗。(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嫩苗是很可爱的,它是充满着希望的。你把它扼杀了,这是草菅人命,此等行为是非常恶劣的。
鲁迅也打了一个比方——“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要宽容要善意)
分析:一个孩子生下来了,你能知道他将来就是诗人徐志摩,就是大哲学家康德,就是自诩自己是太阳的尼采,或者就是那个长到20多岁就突然瘸腿了的史铁生,只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孩子将来会死的。既然谁都不能肯定那么就不能提早扼杀,也不能应该他将来要死的,就提早扼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