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10字。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岳政黎
共一个学时
学习要点:
教学目的:
1. 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重点: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写法。2.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的准确性; 3.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和说明的条理性。
难点:1.培养推敲说明文语言的能力,学会用词准确,判断恰当,分类合理。2.学习如何把复杂的事理说清楚,理解课文安排说明顺序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4分钟)
1.先请同学们看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请同学回答这是写什么地方的景色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 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1955年,竺可桢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板书: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要求:记住作者。    
3.字词注音及字词解释:
玄奘( zàng )  小差(chāi)  戳(chuō)穿 戈(gē)壁 
凹(āo)形   海市蜃(shèn)楼 汪洋万顷(qǐng)   
 【乔木】树木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的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等。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多石子沙块,地面少水,植物稀少。
  【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二、课程教授
1、课前复习
教师问我们初中学过的有哪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3分钟)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引用、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
准确、简明、生动;

2、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根据上节课的要求大家预习,再略读一遍课文后)(板书问题)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