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5700字。
苏埠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制卷人:孙俊 2005.12
本试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松散 散文 散漫 披头散发
B. 停泊 泊位 淡泊 四处飘泊
C. 煞尾 煞笔 煞车 煞有介事
D. 妥帖 请帖 碑帖 俯首帖耳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嘻戏 忧悒 望洋兴叹 苟利国家生死矣
B.缔造 蛰居 良晨美景 万类霜天竟自由
C.戕害 喧嚣 曲水流觞 学而不思则罔
D.眩目 廖廓 饿殍遍野 暮雨潇潇江上村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央“三个代表”宣读团的报告,见解深刻,发人深思,语言也很__________。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了“三个代表”的精髓。
②学习李杜的诗歌,要在反复__________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他们的作品,领会他们的艺术风格。
③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__________不管是在野外,__________在厂房里劳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调剂。
A.精当 吟诵 因为╱还是 B.精辟 吟颂 因为╱还是
C.精辟 吟诵 可是╱或者 D.精当 吟颂 可是╱或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
C.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安土重迁体现出来的是黄土文明——农业文明——的特征。
D.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
5.在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B.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他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
C.“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因国破而遭杀身之祸的,哪一代没有?”天祥亢声说。“我今日忠于大宋王朝,沦为阶下囚,只求速死。”
D.在那里,我就有几位卓越的老师(比如胡尔维兹、明可夫斯基),照理说,我应该在数学方面得到深造。
6、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著,因为相传为左丘明所写,所以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C.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最后说到齐威王除蔽纳谏,“期年之后”,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为此,各诸侯国“皆朝于齐”。这些内容均与史实不符,是作者为强调效果而有意用的夸张手法。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经常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私下 D.朝服衣冠 朝:上朝
8.下列加点词与“朝服衣冠”的“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