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13420字。

  云南省大理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卷共四大题,27个小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卷上的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鄙夷(bǐ)        辍学(chuò) 哽咽(yàn) 揠苗助长(yà)
  B.叱骂(chì)       请帖(tiě) 恣睢(suī) 无边无垠(yínɡ)
  C.蛊惑(ɡǔ)       瞑目(mínɡ) 讪笑(shàn) 韬光养晦(tāo)
  D.猗郁(yī)        自刎(wěn) 分娩(miǎn) 拈轻怕重(n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愧怍             琥珀             随声附和          巧夺天工
  B.阔绰             镂空             光彩熠熠          陈词烂调
  C.秀颀             蜕变             飘泊不定          明察秋毫
  D.悖缪             趿拉             原形毕露          为富不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        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的         ,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        一片属于
  自己的                  的风景。
  A.重塑   完美   就是   无与伦比     B.塑造   完美   只是   无与伦比
  C.塑造   完善   只是   独一无二     D.重塑   完善   就是   独一无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人工栽培山茶花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B.我们在听老师讲课时,应尽量避免讲小话。
  C.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实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D.《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更多的人研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学习的个性化时代,二者需要结合互补。
  ②总之,创客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客文化的普及特别是实践的深入,我们对它
  的理解也将不断加深。
  ③从这个意义上看,创客空间将成为学习变革的下一个支点。
  ④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微课,还有创客教育。
  ⑤学生不但可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在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
  造才能。
  A.①③②⑤④                     B.④①②③⑤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③⑤②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
  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和面对挫折的豁达。
  B.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日出》《雷雨》等。
  C.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D.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的儿童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4)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的诗句是:                     ,
  。
  (6)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哲理的连续两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1题,共1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9题。(5分)
  材料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近日,翠云小学校园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学生们头戴冠帽、手拿书简,扮演小书童诵读国学经典,掀起了一阵校园“国学热”。
  材料二: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周末清晨,河北经贸大学“溯源国学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