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另有教案。
课题 海 燕
教学内容 海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通过对文中“海燕”“暴风雨”等具体形象的分析学习本文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诗歌是格式化的,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而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们要两者兼得,怎们办呢?有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就是散文诗。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
二、简介作者
作者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三、检查预习:
苍茫 精灵 呻吟 飞窜 享受 悬崖
胆怯 翡翠 蜿蜒 高傲 掠起 深渊
四、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大意,并初步了解朗诵要求
五、我来读一读
学生试读,可以只读自己最有把握的几段
六、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2、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教师提出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七、品读课文,局部赏析
1、这只海燕出现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并尝试朗读。
2、学生交流划出的“环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环境的特点。
【预设】
第1小节:狂风卷集着乌云。
第7、8小节: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第12、13小节: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晃就消失了。
海燕出现在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教师点拨】我们该怎么读出环境的恶劣?
——用低沉的声音读出狂风等的张狂和肆虐。
3、“海燕”是高尔基创造出来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将这只海燕设计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出现呢?
——用环境烘托法,反衬出海燕的高傲、勇敢、矫健、蔑视一切……
4、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其他海鸟是怎样的呢?
——海鸥、海鸭、企鹅是恐惧、畏缩的。
5、 写这些海鸟的目的是什么?
——与海燕形成对比,突出海燕的勇敢、乐观以及对暴风雨的渴望。
八、小组间比读课文,感悟海燕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分析海燕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