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520个字。
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专题
2017东城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继京剧、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12分)
二十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甲】(致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成为时间坐标,也①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从节气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我们是否为社会、技术一类的事物裹挟,而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失去了感觉,以【乙】(至致)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木质,从而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气节?
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②。普通人只有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才能理解天人关系,才能提升自己在人生百年中的地位。在立秋时需要有谋划意识,在小寒时需要有经纶意识,在大寒时需要有经纶意识,在大寒时需要修省自己……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1.文中【甲】【乙】处选填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致 【乙】至 裹挟(xié) 修省(xǐng)
B.【甲】至 【乙】致 裹挟(jiā) 修省(shěng)
C.【甲】致 【乙】至 裹挟(jiā) 修省(shěng)
D.【甲】至 【乙】致 裹挟(xié) 修省(xǐng)
2.文中“□”处使用的标点符号和画线字“远”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远”字的第三笔是“丿”
B.。” “远”字的第三笔是“”
C.。” “远”字的第三笔是“丿”
D.”。 “远”字的第三笔是“”
3.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2分)
备选词语:演化演练认可认知
4.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见微知著”一词的意思。(2分)
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扽的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较为流行的一个版本,校学生会宣传部准备设计一期与“春”相关的宣传板报,在校园橱窗内展出。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共4分)
(1)“‘春’之诗词鉴赏”小组的同搜集了一些与春季节气相关的诗词作品,遗憾的是,在复制信息的过程中,有三组诗句的位置混乱了,请你根据诗句内容,特点帮助他们将诗句上下句的位置还原,并按节气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好风眬月清明夜②雷动风行惊蛰户③碧砌红轩刺史家
④天开地辟转鸿钧⑤农家岁首又谋耕⑥万物苏萌山水醒
A.⑥①——⑤④——②③
B.⑥⑤——②④——①③
C.⑤③——②①——⑥④
D.①⑥——⑤②——④③
(2)“‘春’之美文创作”小组的同学写了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其中有一个句子不够恰当,请找出来,然后帮助他们为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用四字词语)。(2分)
窗外,已漓是醉人的绿。麦苗儿绿油油的,在春的四野里舒展情怀。翠绿清澈的溪水静静缓缓地湍湍,像一幅热烈的山水画,淡雅而安谧。溪边春柳依依,似含羞带笑的多情少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