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960个字。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3课时
《都市精灵》 1课时
《幽径悲剧》 1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 《城市听鸟 》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主题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苏州园林
龚燕春
教学设想:
    《苏州园林》是第五单元“人与环境”中的第一课,是一篇精讲课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教师创设情境,师生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做好整合。具体做好以下三点: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3.本文的语言简洁明晰、相当典范。应注意对本文的语言加以品味。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都市精灵
展天碧
教学设想:
初二学生的知识面更宽了,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也更有自己的意识了,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应倡导开放性的课堂,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感受,要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自己的经验、经历形成自己的结论。同时,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学拟采用自主探究和精读品味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生活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切身体会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初二的学生毕竟稚气未脱,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还要符合他们的活泼个性,多一些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进行生动描写和精辟议论的能力。
3、认识课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1、认识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
2、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精僻的议论。
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丰富的含义。
2、了解作者如何合理安排丰富的材料,并做到以记叙为基础进
行议论。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搜集有
关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教师:录像机;录像片断。
教学流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