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
《采薇》导学案
姓 名: 班 级:高一 组名:高一语文备课组
设计者: 审核人:
学习
年级 高一 学科 语文 课
题 采薇 教师
课型 121教改新课 课时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
习
目
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5.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6.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重点
难点 1. 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
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文本研习法: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一、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