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1张,文字材料约10190+3950字。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导学号:32672046】
船棹(nào) 如簇(cù)
澄江(chénɡ) 鹭起(lù)
旷古(kuànɡ) 亘古(ɡèng)
委琐(suǒ) 漫嗟(jiē)
栖居(xī) 屹然(yì)
悲怆(chuànɡ) 拜谒(yè)
凝绿(nínɡ) 笨拙(zhuó)
惦记(diàn) 埋怨(mán)
【答案】 船棹(zhào),亘古(ɡèn),栖居(qī),笨拙(zh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翠峰如簇 簇:聚积
B.千里澄江似练 练:绸缎
C.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但是
D.征帆去棹 棹:船桨
【解析】 C项,但:只有。
【答案】 C
3.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解析】 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误。
【答案】 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解析】 D项,李煜当属婉约派词人,且应为南唐后主,并非宋代人。
【答案】 D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32672047】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千古凭高 对此漫嗟荣辱 (3)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阅读提升层次B]
6.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答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
9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输给了谁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改革的失败,一般都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反抗,但也不尽然,比如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的变法,它的阻力一方面来自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来自王安石想竭力保护的农民这个弱势群体。
当时农民最恨的莫过于“青苗法”。农耕经济时代,农民的日子是过得相当艰苦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告急,他们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导致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弊端显
而易见,王安石决定实施“青苗法”解决这个问题。易中天《帝国的惆怅》介绍了“青苗法”的内容:官府向农民放贷,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年息两千。这个利率明显低于民间的高利贷。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牟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却耍小动作,他们春季和秋季各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收回,取利两分,这样年利就达到了四分。有些地方利率之高,竟达到原来设定的35倍。加上农民向官府借款,要申请、审批、还贷,手续烦琐,个个关节都必须求人、支付好处费,农民的负担反而比“变法”前更重。“变法”期间,就曾发生过东明县一千多农民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件。
官员的大规模腐败,永远是与体制的不合理连在一起的。在民主社会,普通公民有足够的力量监督官员的所作所为,官员的行为自然会变得非常规矩,国家出台的有利民生的政策、法律,能够得到认真的执行。而在专制社会,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只要通过拍马溜须、跑跑送送之类的方式就可以确保自己官位的稳定,于是官员对老百姓的利益漠不关心,甚至不惜以权力大量牟取私利,好经被和尚念歪的事也就屡见不鲜。
姓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简历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卒谥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