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40字。

  《蜀道难》说课稿
  一、教材定位: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篇。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写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也是李白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而浪漫主义又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具审美价值的一个亮点。
  二、指导思想: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独特的思路和想象,以自身的学习体验交流思想,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与提高鉴赏能力。
  因此“用《蜀道难》教”而不仅仅是“教《蜀道难》”,应该是教学本节课的着眼点,也是最大的视点和切入点。
  2、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学体裁,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不仅能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诗歌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以一种渐进、持续、从容的姿态深入学生的心灵,让优秀诗歌所蕴含的诗意美和创造性因素发挥它神奇的力量,去吸引、撼动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广阔的思维和心灵空间。
  三、设计思路
  在《蜀道难》一诗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诵读感悟法,以诵读为课堂的主线,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精彩语句自主品析,相互交流,准确把握诗歌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展开联想,对诗歌的主旨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同时,理解想象、夸张等表现手法在本诗中的的运用,体味李白诗歌奇幻瑰丽而又雄奇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方面,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产生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一方面,带领学生去涵泳、感悟和思索,用诗歌来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达到以教材为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及探究的能力之目的。
  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也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个着眼点。首先在导入语中,抓住唐代诗评家殷蹯对《蜀道难》的一句评价“奇之又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