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110字。

  广东省汕头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中国人以衣冠为文明之表征时,周围之部落或酋邦却还多在赤身裸体的阶段。因为古代各民族主要的装饰行为并不表现在衣服上,而是在文身及羽饰上。涅面、文身或羽饰,不但具美观之效果,更有礼仪目的,例如用以代表已成年、已婚、权威、勇敢等,增加自己在同族中的地位。即使过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绘,将尸体圣化。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吴越一带仍保有此种风俗,故((庄子•逍遥游》说吴越之人“断发纹身”。台湾原住民在明清汉人移入时,尚是如此。近世欧州妇女帽饰,还常插着羽毛呢!
  相对于周边各民族文身、插毛羽、饰兽皮的情况,中华民族较为特殊,乃是以衣裳代替文身的。《周易•系辞》说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衣裳就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不断发,故具冠:不文身,故具衣裳。
  其所以如此,有技术上的原因。古代纺织之术不发达,人们就是想具衣冠也很难办得到,只好以文身、饰羽之类的方法为之。可是古代中国纺织术发明甚早,黄帝时嫘祖采丝制衣之传说固然未可尽信,但从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半割蚕茧不难推断:至少在新石器中期(也就是传说的黄帝时代),中国就已发明了丝绸技术。其后,丝更成为中国特产,唐代中期以后,抽丝剥茧的技术才传入欧洲。距中国以蚕丝制衣,迟了四千年。余姚河姆渡文化所发现的织机,也在三千到五千年前。纺轮则在各地遗址出土极多,可见纺织术已甚为普遍,中国乃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区域。
  以现今出土材料观察,新石器时期衣服以贯头式、单披式、披风式为主,不加剪裁,大约是剪裁技术尚不发达之故。到殷商时期服装有剪裁了,衣以上衣下裳,交颈窄袖为生,宽带系腰,可能已穿裤。质料则锦、丝、绮、绸、罗都有。染料的运用也很成熟,如茜草红、栀子黄,都能掌握得非常好。湖北江陵马山楚墓所发现的提花针织品,以棒针织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针织品。当时制衣技术业已如此发达,看到周边民族仍披着兽皮、插着羽毛,或仍光着身体,自然会油然而生一种文明的自豪之感,自认为是“衣冠上国”,并把衣裳视为文明的代表或象征。
  服饰在中华文明中有特殊之地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服装乃是古代中国人对文明的体会与思考之基点,穿衣的和不穿衣的,即是文明与野鄙之分。肉袒示人,象征羞辱他人(如祢衡击鼓骂曹时要肉袒)或屈辱自己(如廉颇负荆请罪时或勾践投降时也要肉袒);赤身露体,则是出乖露丑的不礼貌行为。相较之下,欧洲古代或古印度就无这种服饰文明观,所以都把身体视为文明之基点,研究体相,审美裸体。
  (摘编自龚鹏程《有知识的文学课•文学与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周围的部落或酋邦还多处于赤身裸体阶段时,古代中国人已经把衣冠作为文明的代表或象征了。
  B.古代各民族为了美观及礼仪,以文身及羽饰而不以衣服为主要装饰行为,这其中有纺织技术不发达的原因。
  C.古代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纺织术,这不仅有远古时代嫘祖制丝的传说为凭,更有半割蚕茧这样的出土文物为证。
  D.穿衣和不穿衣,是文明与野鄙之分,肉袒示人或赤身露体都是一种粗野、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吴越之人“断发纹身”,即使过世了,也常要在尸身上施以彩绘,将尸体圣化。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特有的风俗。
  B.中华民族以衣裳代替文身来达到美观或礼仪等目的,衣裳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
  C.从新石器时期到殷商时期,古代中国的制衣从剪裁技术、款式变化、质料品种到染料运用等都呈现出逐步发展的趋势。
  D.欧洲古代或古印度以身体为基点,研究体相,审美裸体,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和中国一样的服饰文明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发明了丝绸技术,当抽丝剥茧的技术传入欧洲时,中国已经有了四千年的蚕丝制衣历史。
  B.中国是世界上制衣最早、最盛的区域,这可以从各地出土的各种文物如织机、纺轮、织品中得到证明。
  C.当穿衣戴帽的古代中国人目睹周边民族披兽皮插羽毛甚或光着身体时,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自认为是“衣冠上国”。
  D.古代中国把服装作为对文明进行体会与思考的基点,古代欧洲或古印度则把身体视为文明之基点,两者其实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各种各样:是站立行走,是懂得用火,是劳动创造了人……都被先生一一否定了,于是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惰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