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90字。
第一单元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石丽
1.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绵厚的思想内涵。
2. 学习新颖的结构安排。
3. 理解三个比喻句。
重点难点:解读对三个比喻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注音解释词语,为理顺课文打下基础。
2 简介作者和作品。
3 课文内容的概括:这是一篇哲学家写的散文。篇名为“家”,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家”的一种哲学思考。
4 整体感知课文
l 速读课文,看看本文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每个小标题均以判断句表述,直接阐述作者的认识和思考。三个小节从标题上看是三个层次,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提,则是建立在课文开篇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这是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新颖独特,条理清晰。三个小标题十分醒目,提纲挈领,让读者一目了然。
l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男女朗读体会,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5 研读课文
l 引子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与下文有何关系?
明确:比喻;这是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引发下文的思考。
l 第一个标题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本体是“家”,喻体是“船”;首先从切实经历和感受写起,然后悟到船是渔民的家,进而引发了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思考。先叙后议再抒情。
l 第二个标题的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判断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援引尼采的话,自然与上
2.石缝间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绵厚的思想内涵。
2. 学习新颖的结构安排。
3. 理解三个比喻句。
重点难点:解读对三个比喻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注音解释词语,为理顺课文打下基础。
2. 简介作者和作品。
3. 整体感知课文
l 速读课文,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内容的概括:这是一篇咏物言志的散文。它兼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出作者对石缝间倔强生命的敬畏之情。
l 朗读课文,分清段落层次。
明确: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可分为三部分。
l 第一部分(1-3):写石缝间倔强的生命,撼动了作者的心。
l 第二部分(4-6):选取野草、蒲公英、松柏三中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从三个侧面浓墨重彩地讴歌那“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倔强的生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