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10个字。
第二单元◇7 雷电颂郭沫若教、学案
教时 课型 具体时间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月
日 星期
午
节
第二课时 新授课 星期
第三课时 训练
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向芳传 QQ276396526
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
教与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2、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自读法、互动研讨法、比较阅读法、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前测入课
1、给下列字音标声调
伫zhu立睥睨pi ni 咆哮xiao 波澜lan 污秽hui
劈pi开稽首qi 驰骋cheng 虐待(nüe4) 犀xi 利
2、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雳。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踌躇:犹豫。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二、了解说戏剧常识
1、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而出,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雷电颂》的独白就是这样一首激越澎湃的散文诗。抒情散文。
2、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内心独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动作、外表形象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他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五四”运动前后开始写作,1921年8月出版的新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这时期写下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作品以古讽今,对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分裂、投降妥协的阴谋进行了有力地揭露,表现了坚持抗战、反对卖目的斗争精神,《屈原》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一屈原的形象,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作者赋予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雷电颂》的独白就是这样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主题异常鲜明地凸现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四、了解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郅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表明忠贞之心。《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