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个字。
第二单元◇10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纪伯伦教、学案
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第一初级中学向芳传 QQ276396526
教学时间:四课时总课时()
教时 课型 具体时间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月
日 星期
午
节
第二课时 新授课 星期
第三课时 训练
教与学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难点】1、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与感情。
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自读法、互动研讨法、比较阅读法、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前测入课
1、读准下列加粗字音
炽热(chì) 祷词(daǒ)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2、认知下列词语书写与意思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3、了解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二、关于诗歌朗读技巧与要求
(一)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诗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
2、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
3、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要有丰富、逼真的想象。
(二)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1、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是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2)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
2、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是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