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3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7年6月号第2辑
整理 fcs2002
丧语录
“限塑令”成“卖塑令”之困如何破
过度消费儿童源于成功焦虑
让“2分钟充电圈”成为城市设施标配
考试保过不牢靠
防止“烦民”证明卷土重来
校外培训决不能放松监管
取消“烦民证明” 地方要有“细则”
“二等座院士”身上最闪光的还是职业精神
“城中村禁入”是对共享单车乱象敲警钟
治理“野鸡大学”, 要与全社会反诈骗行动合力
儿童用药 何时告别“猜和掰”
贩卖精准个人信息理当从重处罚
商家求好评更要敢于求“拍砖”
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苹果“薅羊毛”走不远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需全民参与
高考满分作文满天飞,不算假新闻
订立遗嘱,别留下遗憾
让好人精神成为文明种子在创建中开枝散叶
特色小镇建设要追求新而强
******************************************************************************
丧语录
2017-06-15 13:21 来源:河南日报 2017-06-15 13:21:44来源:河南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刘朝 作者:薛世君
最近有媒体关注了一种现象——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想干”之类的话语,再加上“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传播,看起来挺像那种消极无助、绝望麻木的状态。甚至有商家利用这种“丧文化”进行品牌营销,“丧茶”、“没希望酸奶”、“UCC咖啡”之类商品居然也大受欢迎。
尤其是那些“丧语录”,诸如“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你之所以喝鸡汤,是因为肉被别人吃了”“不要说生活伤害了你,生活连你是谁都不知道”……较真的人,会觉得这传递了一种悲观无助、无趣无奈的心境,是满满的负能量,但是背后的自嘲和自黑,又展示着一种轻松戏谑。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00后们,生活在一个物欲空前高涨的时代,高昂的房价、工作的压力、生活预期难以达成、梦想遥不可及等,压力山大,他们需要宣泄、减压,需要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纾解内心的沉重,在焦虑的现实中寻得一种安全感。这是“丧文化”流行的原因,也是国产喜剧电影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也好,玩世不恭、自甘颓废也罢,对“葛优瘫”“懒猫瘫”点下赞,转发几句“丧语录”,终究只是过过嘴瘾而已,只是一种暂时的自我放空、自我调剂,一种缓解现实压力的另类途径。绝大多数青年人依旧会在梦想之路上大步驰骋,依然会在这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代满血归来、一往无前。《参考消息》就报道说,2017年英国瓦尔基基金会发布的《Z一代:全球公民资质调查——世界青年人的所想所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乐观,觉得“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偶尔“丧”一下并不是真的垮瘫,再乐观的人,不也难免有抽闷烟的时候嘛。(薛世君)
“限塑令”成“卖塑令”之困如何破
2017-06-15 13:22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7-06-15 13:22:53来源:中国妇女报作者:责任编辑:刘朝 作者:莫兰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限塑令”明确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9年过去了,“限塑令”虽有一定成效,但多数人已渐渐忘记,甚至很多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也不少用。(6月12日央视网)
“限塑令”开始执行时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已名存实亡,甚至几乎沦为“卖塑令”。令行7年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的数据显示,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然而,这与每年超6000万吨的消费量相比,差距相当悬殊。如此尴尬现实,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的深刻反思。
“限塑令”的初衷良善,希望通过价格手段减少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发明”的塑料袋用量,遏制白色污染的泛滥成灾,以实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起初,政策的确起到了一些效果,“免费午餐”变“收费”的冲击力较强,民众不得不算一算价格成本,自觉使用环保袋等替代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开始对两三毛钱的低价脱敏——相比方便而言,这点成本不算什么,何况还可以充当垃圾袋二次使用。加上近年来快递业和送餐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过度包装衍生了海量的白色垃圾,仅快递行业一年就需要120亿个塑料袋,人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环保习惯的培养更加困难。
从商家来说,大超市乐得从中大赚一笔——有媒体曝出,据保守估计,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一项就能有千万元的利润。小商铺则处于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