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个大题,约8900字。
高二语文综合练习题 命题人:何龙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52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只选其中8题作答,8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2)、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3)、玉不琢不成器, 。 ——《礼记·学记》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5)、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白
(6)、 ,乾坤日夜浮。——杜甫
(7)、鸟宿池边树, 。——贾岛
(8)、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9)、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
(10)、 ,十里荷花。——柳永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3题。(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都扩: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5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6题。(12分)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饷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者累月。徽言以三千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①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②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 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徽言自度不支,凡守具悉火之。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③至,挟徽言以去。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 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子守。”娄宿曰:“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少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以酒,持杯掷娄宿曰:“我尚饮汝酒乎?慢骂不已。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
注释:①移:公文名称,这里作动词。②噍:jiào,责备。③猥:形容人多。
(节选自《宋史•忠义》)
4.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 拔:攻下
B.义不见蔑敌手 见:看见
C.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 尸:陈尸示众
D.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 意:神情
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原之战中徐徽言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太原被包围、粮道被切断、军令数月不通的情况下,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歼灭金军。
B.在金人围攻蒲津的恶战中,面对主动前来劝降的折可求,徐徽言义正词严地痛斥他
变节投降的行为并以一箭来表示大义灭亲的态度。
C.徐徽言在城池即将被金人攻破之时,把守城器械全部烧掉;然后慷慨陈词,自己是天子的守土臣;并以自刎来表示宁死不受辱的决心。
D.娄宿诱降徐徽言遭到失败,便举戟指向徐徽言,以此迫他屈服。徐徽言镇定自若,拿杯掷向娄宿,骂不绝口,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兵已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3分)
答: 。
(2)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24分)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虞。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创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