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1181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7.7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共10分)
【甲】九曲风涛的黄河,由内蒙草原掉头向南,辟开黄土高原,直泻华夏腹地,浩浩荡荡的大河将这胜地分为河西与河东,成为秦地与晋域的天然分界。【乙】黄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转的浆,溉泽着永济这片丰土吉壤。
位于河东的永济,南傍中条山。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中条山中那星罗棋布的名庵古刹分明在告诉我,中条山和山中那造物主的杰作五老峰,是多么的(①雄奇秀丽 ②栩栩如生)。【丙】晋代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五老峰褒扬有加:“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 中条山中多清泉流溪,那清粼粼碧玉般的泉水,是大山梳(zhuāng)的明镜;那条条流溪里柔美舒展的涟漪叮咚作响,是奇峰怀抱里拨动的琴弦。驻足其间,大自然的景色不禁令人(①叹为观止②流连忘返)。
永济城西,有蒲津渡遗址。就在这遗址旁,还深埋过连当今六岁稚童也知晓的名楼——鹳雀楼。【丁】一代诗翁王之涣登临鹳雀楼,即兴吟诵的那首妇孺皆知的五言绝句,仍令今人怀着“欲穷千里目”的憧憬,去进行心灵的登高。
(取材于李存葆《飘逝的绝唱》)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汉字笔顺的判断,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刹(shà) 琴弦(xuán) 梳装 “仍”字的第3画是“丿”
B.古刹(chà) 琴弦(xián) 梳妆 “仍”字的第3画是“ㄋ”
C.古刹(chà) 琴弦(xuán) 梳妆 “登”字的第5画是“乀”
D.古刹(shà) 琴弦(xián) 梳装 “登”字的第5画是“丿”
(2)根据语境,文中两处括号内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② B. ①① C. ②① D. ②②
(3)下列对文中画线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句运用“辟开”“直泻”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
B.【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形态等角度来描写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C.【丙】句引用《水经注》中的语句,赞美了五老峰的秀美绝伦,增添了文化底蕴。
D.【丁】句中“进行心灵的登高”是指王之涣的诗句启迪胸怀高远的人们不断奋进。
(4)根据文意,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五峰列嶂, ① ,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 ② ,莫非留恋 ③ ?
A.①名庵古刹 ②转首 ③中条 B.①九曲抱关 ②驻留 ③中条
C.①九曲抱关 ②转首 ③斯楼 D.①名庵古刹 ②驻留 ③斯楼
(5)同鹳雀楼一样,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也是我国有名的楼阁,许多文人都为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下列诗文原句与楼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B.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鹳雀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当读到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时,你还能联想到赵翼《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3-6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先生①初从二程先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