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此文件包括两个文档,一学生用,一教师用,前者的内容包含在后者里面,教师用文档约7870个字,就现代文语言鉴赏进行指导,方法实用,案例丰富。
鉴赏文章的语言教案
备课人:湖南省桂阳一中 王良伟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2、会写300字以上的鉴赏语言短评
教学过程

一、鉴赏常识
1、基础知识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范,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二、鉴赏示例分析
示例1:
评《春》的语言特色━━━清新、隽永、警策
朱自清的《春》之所以漂亮动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善于运用朴实、隽永的语句,把读者引进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与作者共享春天的乐趣,同赏山川的风姿。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上说,平易好懂,从修辞上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还表现在语言上富有表现力,有些话简直就是一篇之警策,自然地点上几笔。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他的语言没有斧凿痕迹,不是刻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具有一种朴素美,平常之中显示出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自己的心境,甚至还含有某种生活哲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最后,作者禁不住对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样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个结尾奇崛,警策。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之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
评析:这篇短评的标题以三个术语来概括《春》一文的语言特色,中心一目了然。全文从两个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第一段着重分析其清新、自然、质朴、隽永的语言风格,后面则着重评析其富有生活哲理的警策意味,其写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示例2:赏析《没有秋虫的地方》一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精致、简练、声情并茂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心中理想的秋的境界、生活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极富感染力。
对偶(如“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排比(如“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反复(如“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等手法的使用,若干韵脚的穿插(如第4段中的“感”“汤”“忘”),感叹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的变换,整散的结合,造成了一种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恰如秋虫唧唧一般美妙,表达出作者浓烈、真切的情感。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确锤炼(如“高、低、宏、细、疾、徐、作、歇”),细腻的描写笔触,都使文章更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

示例3:试分析《老王》一文的语言特点
作者以一种平和的、平静的态度款款道来,无论记述事件,还是评价人物,都是淡淡的、悠悠的,言浅而意深情浓.有时发人深思。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朴素无华,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课文在好几个关键地方说得很含蓄,淡淡地说明情况,不发议论,其实作者是有自己的感慨的。
   例如:“据老王自己讲……因为他是单干户。”当时受什么思想支配,连蹬三轮车的都要组织起来?这种政策好不好?引入深思.
   又如:“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这样可以让人了解当年极“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