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220字。

  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二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本人举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H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命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半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 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定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教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初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乎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玉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持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现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B.“学而优则仕”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而则仕”的负面影响源于读书人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 “学而优则仕”使被科举功名引诱的读书人,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C."学而优则仕”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D.“学而优则仕"使读书人为了所谓的宵史留名而耗尽心力于帝王的“家天下”。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僑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祢衡痈骂酉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这说明在古代“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全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入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廉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士子们就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颀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北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却大学跟随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网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丰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投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